保山火车站是办理旅客运输的中间站,经向上多方汇报争取,站房规模由4000平方米扩大至12000平方米
[杨景皓]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李木瑞。在探索加快绿色硅光伏产业发展进程中,在永昌硅业等传统企业基础上,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分别引进了隆基、通威等龙头企业,拥有全省唯一大规模多晶硅生产企业,基本形成了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的硅光伏前端产业链,被认定为省级水电硅材示范基地,成为全省绿色硅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之一。
据悉,此次研修班为期5天,邀请了省内专家学者集中授课和实践指导,为学员们安排了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云南省绿色硅能源产业发展思考绿色硅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我国硅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高效光伏发电器件产业发展太阳电池发电原理及制备工艺等专题培训内容,研修班采取课堂授课和现场教学的方式进行,专家们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全面讲授硅光伏产业发展最前沿的知识会议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定拼的信心,加快拼的节奏,确保拼的成效,坚决完成保八争上的年度目标。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强调冲刺三季度 决战四季度 夺取全年胜利 确保圆满完成保八争上的年度目标7月25日,我市召开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议,深入分析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研究部署下步工作。全力推动经济由恢复性增长迈向扩张性增长,必须坚持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短期找准发力点扭转劣势,中期找到支撑点稳住态势,长期培育增长点放大优势。会上,各县(市、区)、市直有关单位分别作交流发言。
抓经济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市委书记杨军主持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锐讲话,市政协主席朱宏春出席会议。小豆子蹚出产业振兴幸福大道产业振兴的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保山小粒咖啡具有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三大特点,是全球最优质的咖啡之一,其口感堪比闻名世界的蓝山咖啡。然而,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2012年以来,咖啡价格曾一路低迷,保山咖啡豆的收购价从高峰二十多元1公斤,一路跌到2016年的七八元1公斤,许多咖农甚至砍掉咖啡树,改种其他作物。采取党总支+联合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进新寨、云黎等10余家咖啡企业,成立咖啡企业联合党支部,由党组织牵头,在品种选育、田间管理、采摘处理、精深加工上提质,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种植技术,以订单式收果、分级定价、精细加工等方式,一改过去粗放的种植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产精品咖啡,生豆价格一路飙升。全区注册咖啡商标400余个,比顿、中咖2家企业产品被评为云南省十大名品,云潞新寨十岸3个品牌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比顿咖啡、新寨焙炒咖啡豆、云潞咖啡豆被评为云南名牌农产品。
大家曾以为,保山小粒咖啡会一路凯歌高奏。红色钥匙解锁咖啡产业复苏之门1984年,在北京展销会上保山小粒咖啡获中国咖啡之冠;1992年在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最高银奖(未设金奖);1993年,在比利时第42届布鲁塞尔尤里卡博览会上荣获尤里卡金奖,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获得过世界金奖的咖啡产品;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保山小粒咖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目前,已被认养的咖啡树达2000多棵,助力咖农增收作用十分明显。如何重新擦亮品牌,破茧成蝶?隆阳区聚焦全链条重塑咖啡产业的目标定位,强化党建引领,走精品化加工、高端引领大众发展之路。保山小粒咖啡,花香果艳味正浓,一路高歌香飘世界。那段日子,卖咖啡赚的钱都抵不了临时采摘工的工钱。
为撑起咖农收入,隆阳区坚持内培外引抓市场主体发展,培育壮大了一批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本地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咖农入社率90%以上,推广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咖啡产业组织化和文旅融合度。在品牌上打响,以保山小粒咖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核心,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回想起过去,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咖农彭安奎感慨铁建科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大理至保山段铁路自开通运营以来,物流运输网已覆盖保山、德宏、怒江等州市,货物种类涵盖粮食、化肥、铁矿石、金属硅、建材、蔬菜、百货等数十个品种,货运量一直呈上升趋势。项目分两段建设,目前,保山至瑞丽段建设正加紧推进。
保山北火车站(货运站)自2022年7月22日开通运营以来,运营期已满10个月,截止到2023年6月9日,货运总量达300.71万吨,其中发送货物95.09万吨,到达货物205.62万吨。大瑞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后,将对助力西南地区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塑南方丝绸之路具有重大意义,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繁荣带来新发展机遇。
2023年4月26日,保山至蒲缥段提前开通货运功能,蒲缥公铁联运物流园建成投运,运营一个多月来,累计运输货物15.76万吨,其中发送12.25万吨,到达3.51万吨。大瑞铁路是泛亚铁路西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缅国际大通道铁路的重要一环,东起大理市,西至中缅边境城市瑞丽市,全长330公里铁建科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保山北火车站(货运站)自2022年7月22日开通运营以来,运营期已满10个月,截止到2023年6月9日,货运总量达300.71万吨,其中发送货物95.09万吨,到达货物205.62万吨。大瑞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后,将对助力西南地区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塑南方丝绸之路具有重大意义,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繁荣带来新发展机遇。大瑞铁路是泛亚铁路西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缅国际大通道铁路的重要一环,东起大理市,西至中缅边境城市瑞丽市,全长330公里。
大理至保山段铁路自开通运营以来,物流运输网已覆盖保山、德宏、怒江等州市,货物种类涵盖粮食、化肥、铁矿石、金属硅、建材、蔬菜、百货等数十个品种,货运量一直呈上升趋势。2023年4月26日,保山至蒲缥段提前开通货运功能,蒲缥公铁联运物流园建成投运,运营一个多月来,累计运输货物15.76万吨,其中发送12.25万吨,到达3.51万吨。
项目分两段建设,目前,保山至瑞丽段建设正加紧推进截至2022年末,龙陵农商行石斛贷贷款余额1.5亿元,全年累计发放5502笔,金额2.62亿元。
聚焦政策引导 金融服务保障机制不断优化近年来,人民银行保山市中心支行结合辖区实际,健全和完善了《保山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向党委政府的工作汇报,常态化开展与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银保监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提升联席会议运行效果。同时,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加大对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高标准农田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如:保山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位于保山中心城区东南部,规划用地 704.53 亩,总建筑面积61858平方米,计划总投资6.4亿元,在人民银行保山市中心支行的指导和农发行省、市、县三级行联动下,农发行保山分行为该项目投放农发基础设施基金6200万元,用于支持保山冷链物流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
截至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683.51亿元,同比增长15.48%。如:隆阳农商行结合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实际,于2021年3月推出金叶贷信贷产品,重点支持烤烟、香料烟种植户,种植合作社,中小微企业的生产资金需求,2022年,新增烤烟种植农户贷款331户,授信金额3668.50万元,用信1130.30万元,为辖区发展烤烟重点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信贷支持;龙陵农商行围绕石斛种植工农业特色产业链信贷需求,充分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资金,创新推出了石斛贷专项信贷产品,涉及农户、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笔信用额度最高达30万元,为地方石斛产业链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近年来,人民银行保山市中心支行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金融创新基地建设,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持续发力,着力引导金融机构立足各县(市、区)资源禀赋优势,以涉农金融供给、金融产品创新、乡村振兴融资、政策保障体系四个方面为聚焦点,不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成效。如:农行保山分行大力推广智慧畜牧贷业务,已在腾冲市成功投放2笔智慧畜牧贷,金额合计5900万元,推动了畜牧活体抵押首笔贷款业务落地;腾冲市农商行以解决地方肉牛养殖实体融资难为突破口,在解决活体牛作为抵押物面临的价值评估难、肉牛识别难、疫病防控难3个困难的基础上,以腾冲鑫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存栏的103头活牛为抵押物,于2022年9月成功为腾冲鑫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放了辖区首笔45万元的活体肉牛抵押贷款。
聚焦金融创新 农村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优化近年来,全市各级金融机构因地制宜,结合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建设实际,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陆续推出了兴企贷兴商贷兴村贷薪金贷金叶贷肉牛贷石斛贷等一系列农村信贷产品,加大了对茶叶、肉牛、果蔬等农村特色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再贷款4笔、金额2.59亿元, 其中支农3笔,2.39亿元,支小1笔,0.2亿元,为各类市场主体节约利息支出约120万元。
截至2022年末,辖内农行、富滇银行和腾冲农商银行累计为965户肉牛养殖户发放了2.63亿元的肉牛活体贷,充分满足了乡村产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如:全市农商行系统主动融入地方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支持地方特色农业产业,2022年,累计发放生猪贷款20.46亿元、肉牛贷款21.37亿元、烤烟贷款5.84亿元、咖啡贷款0.4亿元。
聚焦金融供给 涉农领域信贷投入持续增强近年来,人民银行保山市中心支行充分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充分发挥再贷款结构引导和精准滴灌作用,指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申请再贷款,精准撬动对农村经营主体、农村企业等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合理充分运用低成本央行资金满足各类涉农主体的资金需求,切实促进涉农资金量增价降。督促和引导农村商业银行强化面向三农、服务城乡的战略定位,有效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的涉农信贷投放,积极满足农产品加工、农田水利建设、绿色农业产业等农业重点领域的合理信贷需求。
(范应胜)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围绕配套机制建立、信贷总量投放、产品服务创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制定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保山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保山市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等政策机制,形成了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合力,确保金融服务体系优化保障机制落实。在激发金融机构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引导金融机构认真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产业金融支持政策,推动建立健全符合乡村振兴融资需求的全方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评估、及时向金融机构通报政策落实情况等,督促辖区金融机构在资源配置、贷款审批、利率优惠等方面加大对辖内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倾斜。聚焦产业融资 特色产业融资路径不断拓宽为助力全市肉牛产业扩规模、增效益,人民银行保山市中心支行通过加强货币政策引导,设立融资顾问团,强化银企对接,制定信贷支持肉牛养殖指导意见、金融服务保山市肉牛产业链发展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主动探索开展肉牛活体抵押贷款业务,指导和推动辖内银行机构创新推出了银行+基层党组织+科技公司智慧管理系统+行业主管部门+通信公司银行+基层组织+行业部门3种可复制推广的肉牛活体抵押贷款模式,破解了涉农主体缺乏抵押物的融资难题,有效拓宽了产业融资路径,助力全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农村企业贷款余额356.71亿元,同比增长10.43%;农村各类组织贷款余额8.94亿元,同比增长14.4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184.09亿元,同比增长7.62%;农产品加工贷款余额4.11亿元;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余额19.19亿元,同比增长29.11%。截至4月末,全市再贷款余额15.41亿元,其中支农11.96亿元、支小3.45亿元
聚焦金融创新 农村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优化近年来,全市各级金融机构因地制宜,结合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建设实际,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陆续推出了兴企贷兴商贷兴村贷薪金贷金叶贷肉牛贷石斛贷等一系列农村信贷产品,加大了对茶叶、肉牛、果蔬等农村特色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4月末,全市再贷款余额15.41亿元,其中支农11.96亿元、支小3.45亿元。
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再贷款4笔、金额2.59亿元, 其中支农3笔,2.39亿元,支小1笔,0.2亿元,为各类市场主体节约利息支出约120万元。截至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683.51亿元,同比增长15.48%。